打工人上人 dgrsr.com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638|回复: 0

我的打工故事系列报道(3)北漂,头顶一片蔚蓝的天

[复制链接]

6

主题

6

帖子

6

积分

初级工

Rank: 1

积分
6
发表于 2020-5-8 23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抖音扫一扫200租房
本帖最后由 aony 于 2020-5-9 01:12 编辑

[td]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  本版策划:记者覃圣云 采写:记者毛梓林
  陈远:就这样被北京融化
  职业:设计师

  月薪:5000元
  年龄:32岁
  陈远依旧清晰地记得6年前刚到北京的那个冬日。
  寒风凛冽,天空湛蓝。
  那一年,陈远26岁。他从广西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,在柳州一家电影院画了几年的海报。按部就班的生活令人窒息,一种焦虑时不时向他袭来,让他感到必须离开,离开一种生活,离开一种状态,离开A地到B地,离开甲奔向乙。陈远打算到北京去看看,去体验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。
  可是,到北京3个月后,生活的残酷便打破了陈远心目中的北京形象。恶劣的风沙气候,生活上的不习惯,都还是小问题,生存的压力才是最严峻的。
  他在一家装饰公司找到了一份设计师的工作,800元的底薪,试用6个月。他和朋友合租了一套比较便宜的房子,月租1000多元。每天早上5时30分出门,挤公共汽车、换地铁,再步行20多分钟才到公司,每月的交通费要400多元。生活开销入不敷出,每月有十几天他不得不靠吃方便面度日。通过试用期后,他的收入涨到了2000多元,伙食才稍微有了点改善。
  在北京生活的最初,陈远经常自问,为什么要来北京吃苦,为什么忍受这拮据的生活?原先在柳州不仅衣食无忧,每天晚上还可以和朋友们聚在一起玩乐,第二天睡到自然醒……随着时间的流逝,陈远渐渐明白了自己一直坚持留在北京的原因。
  那就是北京本身的魅力。他越是深入北京的生活,就越喜欢北京:在前门的茶馆喝茶听戏,在下雪的春节逛庙会,在开放的北京大学蹭课,在酒吧里听喜欢的歌手唱歌……京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知不觉中点点滴滴地渗透了陈远的生活。他在这里见识了更宽广的天地,还认识了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,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
  随着潜心的修炼,陈远的工作表现越来越出色,如今,他在北京一家著名的装饰装潢公司担任设计主管工作,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。
  在北京转眼就过了6年,陈远觉得自己并不算成功,生活的颠簸和空间距离的加大,让他的感情生活一度空白。但是他也没感到怎么遗憾。精神化的“北漂”经历让他渐渐成熟,在动荡的生活中学会坚韧和珍惜。
  他说,说起来也怪,北京的弊端他能一下子说出一箩筐,但要真的离开,还是舍不得。
  他就这样被北京融化了。
  童梅:何时出发都不会晚
  职业:经理
  有人说,想到北京漂一把,必须具备4个条件:一、年轻;二、坚定;三、乐天;四、有才华。具备后3个条件的童梅,在34岁那年,像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,开始了北京的创业生涯。
  在柳州的时候,童梅在事业上已经是小有成就。她自己开了一个家具工厂和一家公司,有着应接不暇的业务,在同行中小有名气。可是她毅然关掉了自己的工厂,告别了安逸的生活,选择了北京从零开始。
  2001年的夏天,童梅与几个女伴挤在一间简陋的宿舍里,过着简单的物质生活,开始了从零开始的创业。为了了解北京的市场,她并没有急着开办自己的公司,而是到大型的广告公司应聘,从一个普通的员工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。她相信机会及在身边。
  一次,她和一个客户谈一项价值数十万的业务,对方要她先拿出一个设计方案,才答应签订合约。为了将方案完成得尽善尽美,童梅将业务和几个同伴一起共享,大伙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,发挥共同的才智,将一份趋于完美的设计方案呈给了客户。细心的童梅还给客户写了一封信:“我们忐忑不安地将方案交给您,它也许不是完美的设计,但追求完美是我们的共同目标……”
  以一份令人感动的真诚,童梅和同伴们顺利地接下了这项业务,且和客户合作得十分愉快。
  在商业的关系中,童梅注入的是诚挚的热情和友谊。两年之后,童梅凭借积累的人力和财力资源,在北京创办了自己的公司,不少曾经合作过的工作伙伴也一起加盟到她的旗下。
  在童梅信心十足的外表下,藏着一颗焦虑和不安的心。每当夜深人静,她就会萌发对故乡的思念,对儿子的牵挂。放弃一切回家的念头伴随着她度过许多不眠的夜晚。
  但是天亮后,忙碌的工作节奏,又让她收起内心的柔软,决定再多坚持一天。童梅相信谁都有软弱的时候,再也走不动的时候,只要再坚持多迈一步,就能闯过难关,迎来豁然开朗的天地。
  对于那些期望出行,却又患得患失、勇气不足的朋友,童梅告诉他们,别人的经历是别人的,只有自己出去看看,才会知道生活有多少种可能,有多少种选择。
  “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,关键是你迈出第一步……”
  覃里雯:“火箭不想念发射台”
  职业:记者
  月薪:10000元
  1997年自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毕业,覃里雯曾任《经济观察报》高级记者,专栏作家(“苏丝黄”)。出版的文集作品包括《冷酷的新闻纸》、《思想的历险》等。现任《生活》杂志高级记者。擅长涉外报道及评论。先后到英语国家采访政经名人,多次前往中东、捷克、波兰等国家进行专题报道。
  18岁之后,覃里雯就像火箭离开了发射台,离开了柳州。之后的12年,她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北京。
  1997年,覃里雯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,回广西找工作,发现所有像点样的工作都被有关系的人占据了。当时的大公司也很少,有一两个感兴趣的工作,对方说不能要她,因为“你太好了,我们用不着”。
  结果她回到北京,胡乱找了一份工作,在一所中学当代课老师,另外兼职给一个荷兰的博士生老高做翻译。老高研究中国摇滚乐,覃里雯和老高走遍北京街巷,采访成名或不成名的摇滚乐手。在北京工作的那半年,覃里雯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。
  覃里雯后来又离开了北京一段时间,再次回到北京定居是2003年。这中间她曾在新加坡做过秘书、电子元件销售和音响杂志的编辑,后来在纽约生活了一年。一次,在《经济观察报》工作的一个老朋友到美国采访,她全程陪同参与了采写的工作。之后,她接受该媒体的邀请,回到北京工作。
  2004年10月,阿拉法特去世,她第二次去巴勒斯坦,挤进人潮汹涌的穆卡塔,也就是阿拉法特的官邸,人们在身边鸣枪哀悼。“见证这样的历史事件,对我们上世纪70年代出生、在平安年代长大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。它忽然使我变得更有勇气和耐心。”覃里雯说。
  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,并没有让覃里雯有漂泊的感觉。她说,北京和10年前相比,已经具备国际大都市的气质,对任何人都保持开放的态度。只要你工作足够辛勤,任何人在这里都可能找到自己的机会和立足之地。
  “有时候,我会回想我的故乡柳州,但是并不想念。”她说,火箭并不想念火箭发射台。柳州为成年的她奠定了所有基调:“它脚踏实地的朴实气质和幽默感,它的直率爽朗和掩藏其下的柔情,它对美食孜孜不倦的爱好,它日常生活中的兴高彩烈,它可爱而适度的虚伪,它小小的势利眼,它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,它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挣扎……它所奠定的这一切基调最终组成了一个火箭发射台,在我生命的18个年头里终于建成,其目的是为了把我这样的人发射出去,越远越好。
  异乡,是我们这样永远不满现状的人所属的地方。我会在北京想念巴黎,但是当我到达巴黎,我又会喋喋不休地谈论华沙——异乡就是我所不在的地方。
  说起新年的计划,她笑着说:“最好不要说出来,以免完成不了,遭人笑话……终极目标,成为一个更广阔的人,无所不容,创作最优秀的作品,也许我需要3辈子来完成这个目标。”
  对于那些没有离开柳州的,又想往外闯荡的年轻人,记者问她有何建议和看法?
  她说:“我不知道‘闯荡’这个词是否合适,因为我本人就不是一个能够‘于无路处辟蹊径’的人。大多数时候,我只是抓住手边的机会,斟酌一番,再作出适合的决定。不管你做什么,你必须尽可能冷静地了解自己的长短之处,然后用你最大的勇气去实现你认为可以实现的东西。自我了解和勇气,再加上结识可信的朋友的能力,除此之外你不需要任何东西,连行李都不需要。”
  友情提示:
  北京作为首都,环渤海经济带的代表,加上奥运经济的背景,以其开放的姿态吸纳了全国各地的大批优秀人才,人才储备及竞争力居全国第一。
  在科技方面,北京的科技实力居全国之首,基础研究能力强,科技创新能力全国第一。在如此背景之下,信息技术产业、生物医药行业、房地产行业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,仍是北京的热点行业,薪酬将持续整体走高。
  这里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企业很多,这些企业每年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,同时也能为员工提供丰厚的薪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机会,但要求基本都很高,把关很严。
  从城市平均薪酬水平看,以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和广州4大城市为例,由高到低,依次为上海、深圳、北京和广州;在中高端管理岗位,北京、上海不分伯仲,深圳、广州紧随其后;低端制造型企业岗位及服务人员,考虑城市消费水平差异问题,由高到低为深圳、广州、上海、北京;从细分行业看,IT高科技行业、房地产行业薪酬水平北京依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。编辑:杨东作者:覃圣云 毛梓林 (来源于网络)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[/td]


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打工人上人 dgrsr.com

GMT+8, 2024-9-8 08:51 , Processed in 0.049310 second(s), 30 queries .

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